打造知识闭环

2020-08-24 10:23发布

之前做笔记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当我尝试把我全部的笔记都记录到 VNote 当中,发现很困难,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百度+谷歌了很久形成了这篇文章,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

  1. VNote并不是全能的,它有它的优势,强大的编辑功能(得益于Markdown),便利的分享(导出)功能,但是它也有它的弊端,不支持多端同步、无法剪藏网页文章

  2. 我的笔记数量很多,大概有上百篇,有时候却想不起来多少。甚至有点还不知道放哪里了,也因为搜索的不足,找起来也有些麻烦。

  3. 分类不规律,越分越乱。当我想把一个新的笔记放进去的时候,我会纠结放那个目录下。

问题的本质

  • 缺少内化,输入和输出没有闭环

  • 缺乏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体系。

我为什么要去做笔记?

其实应该是以用为目标。我们学东西,记录东西,其实就是希望它能够为我们所用。所以输出和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习原则:有效学习,以用为目标。

【有效】就是只获取对自己的有用的信息,用于解决问题或传授他人为目的。以【用】为主,记笔记是为了用,不用的笔记没有价值。

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需要对碎片化的信息建立体系。

主题即项目,表现为笔记的用途,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如「如何构建笔记体系」的问题,而不是表层的小问题,如【Delphi如何快速上手】【如何剪藏网页文章笔记】,这些小问题都是大问题的子集,我们可以归到一个【主题】下面。

费曼技巧帮助内化

费曼,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个大学霸,不但科研强,教书更强。费曼如此厉害,学习力爆表,有人基于费曼的理念,之前我也有文章分享费曼学习法,总结出一个终极学习方法:

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用自己的、简单的话来解释,说给门外汉听懂。

浓缩成一个词就是【说人话】,这个方法就叫【费曼技巧】

具体怎么做?

  1. 明确目标,就是说,一定要明确你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你到底在学什么东西, 学的什么概念。

  2. 以教为学,作者的原话背得再顺,也不是「学会了」;而是,要用自己的话,说 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3. 总结提炼,当你对知识点逐个击破后,你再把它们合在一起,总结提炼。把复杂 事情变简单。

INKA 笔记体系

学习的关键,在于【建立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这套笔记体系参考了知乎上最高赞的 INK 笔记法,在最后的步骤上加了一个 A(Apply )形成闭环。

  • Inbox - 输入
  • Note - 加工
  • Knowledge - 整理
  • Apply - 输出

Inbox - 输入到收件箱

Inbox,其实就是我们的收件箱。是众多信息来源的中转站,它就能够让你的信息有效归集。对于那些自发的信息灵感、工作资料、工作记录和思考、微信收藏等通通放到 Inbox。辅助工具有很多,手机端我以notion为主,虽然移动打开的速度很慢,PC端我主要是利用Chrome插件,下面两个是我使用频率比较高的

听说一个快知的APP好像也不错,可以订阅公众号、APP 或网站上的内容。只是我平时不怎么玩手机,我主要还是以PC端作为主战场的

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知识输入的来源图,我差不多也是如此,就不再重新画了

Note - 加工成笔记

将放在 Inbox 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成笔记,可以运用笔记方法,我这里很多时候采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是觉得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明了,通过这些方法将Inbox整理成一篇篇加工过的笔记。

关于康奈尔笔记法的详细内容这里不做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Knowledge - 整理到知识库

将做好的 Note 笔记放在相应的分类下,做好笔记的主题化存放。其中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笔记的分类,二是编码。

归类也是最好理解的方式,分类的原则如下:

  • 唯一维度,按照一个维度来分类,不要今天按时间分,明天按用途分

  • 不断迭代,逐步完善,开始分不好是正常的,慢慢来优化。

笔记编码

笔记本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命名非常随意,就像这么多年来我们使用电脑时对文件命名很随意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和命名规则,反应了人脑没有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所以,文件的版本控制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使用杜威十进制编码系统,升级你的笔记本命名。杜威的十进制分类法,是一种适用于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方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一起,被全球图书馆广泛运用。

0 开头是 Inbox,1 开头是 Work,2 开头是 Note,3 4 5 开头是专业,6 是好用的工具收藏,8 是生活,9 就是一些兴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义

这样做的好处:

  • 自动排列,笔记本排序是按照ASCII码排列,先数字,再字母。只要按名称排列,你的笔记本就会非常有序地自动排列。

  • 可延展性。随着你的学习和积累,笔记本体系会越来越庞大,你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添加子类孙类。

  • 快速查找,你甚至都不用记笔记本名称,就能在 Alfred 上直接搜索对于笔记本下的笔记。

Apply - 输出应用

素材的积累是输出的前提,之前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积累知识。

输出形式可以是写文章,写作的目的,未必是要成为什么作家。然而因为不断产出,从外界获得反馈,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调整个人认知的方式。就如同学英语,一定要张开嘴跟别人交流一样。

输出还可以有效倒逼自己输入,使得你能够形成一个增强回路,有利于你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其实在我录制Delphi第一季的时候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小结一下

这篇文章基本上就是我现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建立笔记的方式

  1. 笔记要以【用】为目标,建立输入到输出的闭环。

  2. INKA 笔记体系, 分别是 Inbox、Note、Knowledge、Apply。从收集到收件箱,加工成笔记,整理到知识库,最后输出应用,一个完整的流程。

  3. 收集前要梳理信息来源,聚合高质量信息。介绍了加工成笔记的方法,康奈尔笔记法。强调了知识库要做好分类和命名。

方法和工具,可能不全太适合你,你可以去参考本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