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方法,你了解吗?

2020-03-24 16:25发布

一般初学软件测试的人员最先入门一定是先学习黑盒测试,那么黑盒测试是什么呢?

黑盒测试可以把被测程序理解为一个黑色的盒子,我们不用知道里面的工作原理,只要给它一个输入,它可以给我一个正确的输出即可。大多数情况下黑色测试都是功能测试,它是依据数据进行驱动的测试,被测系统的源代码及其逻辑结构对于软件测试人员而言是不可见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只需要依据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去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查看被测系统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的过程。

在进行黑盒测试的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编写测试用例,往往初学者对于测试用例的编写就是局限于页面上看到的内容,想起什么写什么,毫无规律可言。显然,通过此种方式编写的测试用例一定会出现遗漏,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漏测的现象,这里咱们来聊一聊测试用例的编写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首先,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分成若干部分(子集),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错误的作用都是等价的。主要有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指合理的数据,输入该数据后程序可正常执行,而无效等价类则反之。实际上就是从一个大类中挑选代表数据的过程,而如何准确的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找出合适的代表数据进行测试,就是考验我们测试人员的功底了。

其次,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找寻相关边界的数据,因为此前大量的实践证明,在边界上常常会出现BUG,所以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设计相应的用例来覆盖其边界值、边界外值、边界内值等。如需求中指出某金额数据框最大只能输入100.00元,那么通过边界值分析法,就要考虑99.99、100.00、100.01相关值。

再次,场景法。常说测试人员往往需要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用户平时使用的不是单个功能,而是多个功能组合起来进行使用,因此软件测试工程师在进行用例的编写时往往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正常和异常的场景,这其中的正常、异常的场景实际上就是场景法中的基本流、备选流。场景法就是模拟用户操作软件时的场景,主要用于测试系统的业务流程。

如上就是编写测试用例时最常用的三种方法,这也是在笔试面试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想要掌握好如上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使用如上方法多加练习,因为熟能生巧。

想要了解更多软件测试相关知识的话,那么可以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