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之风水科学基础

2021-07-12 16:49发布

风水科学基础

人存在与世间离不开衣食住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多人都听说过“风水”一词。“风水”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颇为神秘的一门学问。有些人非常相信他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巨大作用,也有些人对其嗤之以鼻,认为风水就是迷信,那么“风水”究竟是什么,他是否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呢?

迷信是过于相信或过于不信,其实风水的易学理论首先就告诉我们,太极分两仪,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好与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学习风水知识。不至于走入迷信的误区,必然中求规律,偶然中求变化,用辩证的理论来看待这门学科。

风水,“风”就是空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风水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鸟、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易经风水、空间于风水、时间于八字(年月日时)。

古代的人们生存条件恶略,为了生存下来,古人择地而居,他们选择背山面水的地方居住不但可以躲避狂风洪水防暑避寒,更是为了便于上山砍柴捕猎,下河取水捞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了通过观察山川河流、日月星云的变化来预测各种自然现象,从而总结出了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规律。

科学风水学就是以中国古典堪舆风水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多学科科学相关学科进行最佳地理位置选择和布置的学说。

看风水就象看医生,一个人好端端的,当然不要看风水了,特别是家中运气正好,千万不要乱看风水,乱请地师。有句话叫“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其理就是不要乱看风水。不过在有些情况下,不看就不行了,正像一个人,有了病,如果不看,小病就会酿成大病。所以该请风水师时必须得请,而且要请名师,不要请庸师,如果请师不好,不仅不治病,反而火上浇油。

择风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只要是人,不管是活着的人,还是故去之人,均离不开风水的影响,它直接左右着人的寿数、健康、人事关系等等。不管你是在意还是无意,是相信还是不信,它都在对你起着作用。在卜卦预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而风水则不一样,它不管你是心也好,心不诚也好,信亦好,不信亦好,它都客观存在着,只要你一住进房子,你就在这栋房子的保护下生存。阳宅的房子也有“生命”,它的生命强弱与吉凶,取决于周围环境、形态、坐向、通风、采光以及其“出生时间”等诸多因素。如果房子生命力强壮,才能对宅主有所保护,否则它自身难保,又怎能保护宅主呢?再有,住宅的生命信息与宅主人的生命信息相一致则为吉,如相克相冲则为凶。阴宅是死人的住宅,若处吉地,则可叹福荫、呵护子孙顺利成长发达;若处凶地,则克刑子孙受殃。这是“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在起作用。《葬书》说:“人得天地之气,包与胚胎撰构成形,五官四体,无一不具,而其刚健者莫于骨,此乃天地一点真阳之气凝结而成,起居运动,赖以支撑。故人之死,血肉消磨,而骨独不灭,犹有生意存乎其中。是故葬法,为死者复其气,以养其骨,正所以荫其本来之初也。父母子孙本是一脉,流通感召,父母乘得生气,子孙自然发达。经曰:‘盖生者气之聚,葬者反气纳骨,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气感而应,鬼福及人,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自古说:“地灵人杰。”一般认为地灵是因,人杰是果,人才因得地之灵秀而成为俊杰。地理风水与人体生命之间存在着“人地合一”、“人天合一”、“天人合一”的不易之道。天星下照,地德上承,人秉天地之中,上接天星,下接地气,与天地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时刻受天地自然的呵护。人类必需明白此理,感恩天地,积德为本,一心向善,即为种德收福是也。

经曰:“地理之道,必使我所取之形足以纳气,而气不离我去,形与气交而为一;必使我所据之地,足以承天,而天不与我隔,则地与天交而为一。天地气合而为一,则所葬之骨,亦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而死魄生人,气藏灌输,亦与为一,是所谓‘鬼福即人’,然此亦阴阳变化,自然之妙。虽有智者,不能以私意妄作,夫亦为知其所以然,因之而已。夫卜地葬亲,乃慎终之事,而子孙世泽,皆出其中,则人道之所以终。